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

上善若水

还是写下来吧,前天想的时候突然忘了,死活想不起来。

 

很多喜欢附庸风雅的家伙们犯骚的时候经常喜欢蹦这种词汇。老子作为春秋年代国家图书馆馆长,首席知识分子,跨越了2000 多年的智慧来到现在。而在这个物欲横流,各种思潮交织涌动的现代社会,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发自内心地考虑这种问题呢?

 

扯远了。先声名我不是哲学男,南宫大人才是。读《道德经》初读会找到很多共鸣,而再看却又发现很多矛盾的地方。这个暂且不说,老子也是人,也有自己的情感交织。但这并不妨碍这 5000字巨著的伟大。解这段话因为需要联系到"三类问题",可能很久很久很久以后才会提到。这里姑且先写下答案备忘。有争议的地方可以私下讨论。老子当时自己怎么想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对于我们现在有何意义。

 

原文:

上善若水,水善�物而不�,��人之所�。故�於道。居善地,心善�,�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�善�。夫唯不�,故�尤。

 

0级解:好的善行就像水一样……(以下省略,不然我会吐)。

 

1级解:最高的善像水一�,水善於�助�物而不��物相�;停留在�人最不喜�的地方,所以最接近 「道」。上善的人住要像水那��地,存心要像水那��深,交友要像水那�相�,言�要像水那�真�,�政要像水那�有�有理,�事要像水那��所不能,行 �要像水那�伺�而�。正因�水那��物��,所以才不犯�失。(这个解法对于多数知识分子用来蒙人是足够了,把东西整得很玄显得自己很牛的样子)

 

2级解:最好的品行要像水那样,辅世间万物而不图名利,去往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,所以更容易看到"真理"。如水一般,居则使环境变善,思想的境界很深邃,交友以"仁"为纲,说话以"信"为本,为政则能治,量力而为,因时而动。不强加自己的意念与他人,因此不会犯错误。(我猜这大概是比较高级的解法,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不愿说,因为解释起来比较讨厌)

 

3级解:顺应自然的法则大概就像水吧,水顺应世间万物,融入其中而不显自我,存在于别人看不到的地方,因此更加接近"真理"。所以,居住顺应地况,思想顺应直觉的指引,为人顺应"无以为"的境界,说话顺应与人为信,行政顺应以治为本,行事量力而为,行动顺应时代的需要。自己的意志与万物统一,因此不会犯错误。(按照老子"绝圣弃智"的观点给出自己的解)

 

扯些题外的。真理其实往往很残酷,追求真理往往也意味着"独上高楼,望断天涯路"。真正看到的时候却发现,对于自己最重要的却不是"真理",所谓的"真理"往往都是雾里看花的幻影。

 

追求真理很辛苦,我没有那个能力。

 

不过其实也不见得。

 

动心的宝物

 

自由是我要追求的东西。除了自由之外,过来的路上也看到过令我动心的宝物,也是至今为止看到的唯一令我动心的宝物。一路找寻,却没有任何线索。哪怕让我再看到一次也好。

 

就当我决定放弃寻找,收拾行装准备继续上路的时候,发现那宝物其实一直都在那个地方,被时间之沙所掩埋,但还是放出了动人的光芒。

 

可惜的是,时间是最可怕的敌人。我还有没有资格看到那宝物的原貌呢?


1 条评论:

老宋 说...

呃,好多乱码啊,原文和最初的两个理解都不能看了……